之前"大國工匠"突然走紅,人們開始越來越重視那些,在浮躁的社會中,不忘初心堅守自己的崗位,擁有工匠精神的人。這些人數十年甘做"冷板凳",不斷打磨自己的技藝,力求精益求精。
也是在這次的潮流中,我國很多擁有"工匠精神"的人,涌現在了人們的視線之內。從前他們雖然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但一直默默無聞,他們的付出和努力也終于被世人看到。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很多人對某些行業的看法。
就比如我國著名的焊工師傅高鳳林,他也可以稱得上是我國的一位"大國工匠",他的焊接技術在全世界都很有名。正是因為高鳳林師傅,在焊接技術方面的精湛,所以我國很多著名的工程,都是由高鳳林負責焊接的。例如航天工程中的長江二號、長江三號都是由高鳳林負責最后的焊接。
高鳳林的出身
我國有一句俗話叫做:"干一行愛一行",意思就是在干一樣工作的時候就要專心致志,不能好高騖遠這山望著那山高。不過雖然話是這樣說,可到了實際工作當中,人們還是免不了會對自己從事的工作感到不滿意,尤其是那些身在一線的焊工師傅們,總覺得自己干的工作又臟又累,得到的報酬還少,長此以往,就導致工作的時候三心二意。
不過高鳳林不這樣想。高鳳林出生于上世紀70十年代,小時候高鳳林家經濟條件不好,所以高鳳林只讀完初中就輟學,回家幫父母務農了。但是高鳳林很喜歡學習,在他下地干了一天活之后,總要找時間去讀點書。
高鳳林腦子也很聰明,很多知識高鳳林即使沒學過,可理解的很快,這一點比大部分在學校讀書,接受系統性教育的孩子還要厲害。等到高鳳林長到18歲的時候,家里的經濟條件終于有所改善,這個時候高鳳林找到自己的父母,跟他們說自己想要去參加一次高考。
其實這個想法高鳳林埋藏在心里已經很久了,只不過之前家里經濟條件實在不好,自己也不好意思和父母開口,可是眼見著自己的年紀越來越大,在猶豫不說就要來不及了。父母聽兒子說想去參加高考也十分意外,他們知道自己的兒子一直在自學,但是不知道學到了什么樣的程度,這次聽兒子主動提出來,家里的經濟條件也緩過來了,就答應了高鳳林。
本來這次考試一家人包括高鳳林自己都沒有抱太大希望,但是等到發放成績的時候,高鳳林發現自己的分數可以上一個技校,在那個年代上了技校就可以成為工人了。這可讓一家人高興不已,本來世代務農的人家,終于可以出一個工人了。
成為行業翹楚
進入技校之后高鳳林選擇的是電氣焊專業,在旁的人看來這是一項又苦又累的工作,但是在高鳳林看來,這項工作可以通過焊接組成各種各樣的工具,這是一項很有趣的工作。
技校畢業之后,高鳳林如愿被分配到了工廠之中,成為了一名焊接工人,在工廠之中,高鳳林虛心向一些老的焊接師傅討教經驗,努力提升自己的焊接水平,利用自己在學校學到的知識積極的改進現有的焊接技術。等到幾年之后高鳳林的焊接技術已經成了廠子里"一把手",很多老師傅看了高鳳林的焊接水平,都覺得自愧不如。
后來廠子里決定派高鳳林去北京的北京理工大學進一步進修,高鳳林在這里除了明白了很多焊接技術的原理,最重要的學習到了一些關于數控機床的知識,這為他以后為精密儀器的焊接打下了基礎。
四年之后高鳳林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回到了之前的廠子。只不過高鳳林從一名普通的工人變成了組長,而且是專門負責精密儀器焊接的組長。在經過數十年時間的打磨和積累,高鳳林逐漸成為了國內首屈一指的焊接專家。
赤子之心
高鳳林成為國內的焊接專家后,尤其是專門負責精密裝置的焊接工作之后,許多的工廠和公司都開出高薪,請高鳳林前去工作,甚至一些國外的公司直接開出百萬的年薪,附帶兩套房子的優厚薪酬,三番四次的來高鳳林的家里勸說高鳳林。
但是高鳳林始終不為所動,因為此時的高鳳林正在負責一項對于整個國家都意義重大的項目——為火箭焊接心臟。像火箭這種非常精密的裝置,每一個螺絲釘都非常關鍵,尤其是火箭發動機這樣的裝置,要求在一兩厘米的距離間焊接,手還不能有任何抖動,稍有不慎就可能滿盤皆輸。
這項工作交到高鳳林的手中時,高鳳林也曾覺得壓力非常大,在一開始也會因為緊張焊接出錯,那時候高鳳林覺得非常難過,認為自己的失誤為國家帶來了巨大損失,不過有關領導不僅沒有責怪高鳳林,還一直鼓勵他,也正是領導鼓勵的這種信心,讓高風林沒有放棄,一直堅持者摸索出了經驗。
現如今終于將這套焊接技術掌握純熟,高鳳林怎么可能為了自己的待遇,就拋棄國家的培養?高鳳林后來曾直接向請他出山的人說過:"航天事業關乎整個國家的利益,我不可能因為自己的享受,而將國家的利益拋諸腦后,在我的心里國家利益始終是第一位的"。
總結
魯迅先生曾說過"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來表白自己不為艱險,立志要用自己手中的筆來喚醒民智,以實現國家富強的目的。高鳳林老人如今也懷著和魯迅先生同樣的情感,竭盡自己的所能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不過"工匠精神"需要一代一代的傳承,高鳳林老人如今也要年近六旬了,國家需要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守著一顆赤子之心,去打磨自己的技藝,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越來越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