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連中車大齊車輛有限公司唯一雙師型人才王有君,刻苦鉆研,精益求精,多年來致力于研究新技術、新工藝,攻克了20多項鐵路裝備焊接技術的“短板”,有6項發明獲得國家專利授權,多項創新成果應用到8000多輛鐵路高端出口車生產上,累計創造經濟價值2300多萬元。
??2011年在生產異種鋼結構組成的出口車時,焊縫出現了微小焊接裂紋,引起他高度警覺。于是,他對板材和焊材的復檢進行反復深入分析,最終確認:導致裂紋的主要因素是規定使用的焊接材料含硅、硫量偏高,建議調整焊材的化學成分,降硅、降硫、降鎳,提高錳含量,并通過了大連交通大學的研究認可。經過幾千輛車的驗證,不僅完全滿足技術標準要求,每年還節約成本100萬元左右。
??2016年,公司承接了生產建造某型艦船鈦合金結構分段任務,王有君承擔了焊接工藝工作。此前,國內鈦合金結構的分段建造全部由某研究所壟斷,焊接工藝作為其核心技術嚴加保密。但經過他反復對不同位置焊縫的波紋形態和焊縫走向等特征進行分析研究,獨自編制完成了《鈦合金焊接工藝》等近4萬字的3項完整性工藝文件,還在國內首創了利用MIG焊機的特殊程序焊接鈦合金的先例,且焊接質量和生產效率均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并打破了大連地區不能自己生產建造鈦合金分段的歷史。
??幾年來,他出色完成了參加出口車生產焊工授課培訓任務達4000余人次。
??具有德國焊接教師和國際焊接技師資質的他,還根據我國鐵路車輛行業用鋼特性,創新出“三點、一運、七要素的王有君焊接操作法”,成為集團公司建廠80多年來第一個以個人名字命名表彰的操作法,并在中國鐵路裝備制造領域廣泛推廣應用。
??王有君也曾榮獲大連市“特等勞動模范”、愛崗奉獻“大連好人”、“首批大連工匠”;中國北車“優秀科技工作者”;遼寧省“有突出貢獻的高技能人才”、“首批遼寧工匠”;“第十一屆全國技術能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等諸多榮譽。
??據《大連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