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真正的大國工匠,18歲開始從事特種焊接,35年火箭焊接工作無一失誤。
文|知道科技
各位讀者,大家好,歡迎收看由知道科技提供的資訊。中國航天事業在近幾十年蓬勃發展,我國的火箭接二連三的升空,在去年我國終于超越了美國,火箭發射數量達到了全球第一,說起火箭的研發和制造,相信很多人腦海里浮現出的肯定是那些白發蒼蒼的老教授,或是那些文質彬彬的高材生,很少有人會將,火箭的研發制造和一名焊接工人聯在一起。
火箭的設計確實是需要在相關領域浸淫數年的專家,但是把火箭從設計圖紙變成實物,就離不開普通的焊接工人,火箭可以說是各個學科高精尖科技結合的產物,構造十分的復雜精密。就拿長征系列的發動機噴管來說,一個噴管上面就密密麻麻排列著數百根空心管線,這些管線的厚度只有0.33毫米。
在狹小的區域里加工這樣高精度的管線,無法靠機器來實現,只能夠由有經驗焊接工人進行三萬次的精密焊接操作,上面的焊縫和人的頭發絲差不多,一根火箭噴管焊接下來,其焊接總長度加起來足有兩個足球場的周長,能夠完成這項焊接工作的,絕對是焊接工人集大成者,這樣的人才無論在哪個國家都是非常稀缺的。高鳳林就是我國一名從事火箭焊接的工人,從18歲開始接觸特種焊接到如今的57歲,高鳳林一輩子只干一件事兒,就是做好火箭焊接工作。
數十年來由他經手焊接的發動機,已經將130多枚火箭成功的送上了太空,無一失誤,其中,火箭發動機漢典最窄處只有0.16毫米,比我們人類的頭發絲還要細,最難的還不是這里,在如此狹小的空間上,要做到完美焊接,還有時間限制,完成焊接的時間必須控制在0.1秒,焊接的角度、輕重都必須要嚴格把控。
為了能夠確保,焊接的精度,高鳳林還練成了一手絕技,那就是盯著焊槍長達十幾分鐘不眨眼,雖然有防護鏡,我們普通人盯著焊點看幾秒都不行,更何況是長時間的盯著,需要的不僅是身體上的調整,更多的還是來自于毅力與堅持。高鳳林說:火箭焊接不允許有一絲一毫的失誤,稍有閃失所造成的后果是無法想象的,憑借多年來焊接所積累的經驗,在焊接領域攻破了上百項難題,為我國的航空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注:文章真實性已得到證實,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