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5月5日訊(記者 曹盧杰)在中國能建集團江蘇電建一公司焊培車間內,學員們正在分組練習——取料、下料、切割、施焊每個環節都做得一絲不茍、緊張有序,公司焊培指導教師季小燕目不轉睛地盯著學員們認真操作,時不時彎下腰耐心指導:“對口之前要把管道內雜物清理干凈”“這一處管口要這樣對接”……今年,季小燕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季小燕正在演示焊接技術。
在季小燕眼里,焊接無處不在,一段鋼材、一個橋墩、一截管子……因為焊接,才變得牢固。焊接把一個個“金屬碎片”牢固地連接起來,焊接也讓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寬。如今,季小燕已經從一名普通焊工成長為高級技師、焊培指導教師,這些年,他先后奪得7次全國技能比賽冠軍,是名副其實的“大國工匠”。
1986年,季小燕進入江蘇電建一公司徐州茅村電廠工地學習焊接。初見焊花,他覺得好看又好玩,沒想到,學藝之路布滿荊棘。
仰焊是焊接位置中最難的一種,也是考驗技能的基本功。當時,焊工防護裝備簡陋,沒有皮護袖。焊完一條焊縫,飛濺的焊花掉到袖子上,瞬間燒出一個洞,落到胳膊上,瞬間留一個疤。即便如此,季小燕仍然保持著規范標準的動作。
“人要有恒心,學手藝就不能怕吃苦。”季小燕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僅僅用了3年,他便從門外漢成長為高壓焊工,掌握了小徑管排管焊接技術。漸漸地,焊條電弧焊、手工鎢極氬弧焊、熔化極氣體保護焊、埋弧焊、等離子自動焊、螺柱焊、氣焊、下向焊,乃至船舶行業常用的水下焊接等技術,季小燕都了然于胸,焊接質量受檢一次合格率保持在99.8%以上。
如今,季小燕的工作從生產安裝一線調到了焊工培訓指導,他又肩負起技術攻關創新和傳授技藝的重任。
焊培車間內,季小燕正在給學員們演示“鏡面焊法”。“鏡面盡量調整到與施焊位置平行”“一定要嚴格控制對口間隙”……他邊做示范邊提示要領,還不時停下手把手指導。“鏡面焊是在肉眼無法觀察到的焊口位置附近放置一面鏡子,利用鏡子的反射成像原理,通過觀察鏡子內的熔池進行焊接操作的一種方法。”季小燕告訴記者,多年前,他從“美人對鏡”中找到靈感,潛心研究鏡面焊接法,通過鏡面成像克服遮擋物障礙,有效解決了困難位置焊接的“頑疾”。多次琢磨后,他發現位置越難,使用的焊槍頭就越小。為此,他倡導使用的焊槍頭比常規焊槍頭長度縮短了一半,只有40毫米。后來,他的這種方法在多個電廠施工中推廣,至今他已成功培養出200多名擅長鏡面焊的徒弟。
截至目前,季小燕已培訓學員5000多名,很多人已成為所在單位的業務骨干。多名學員在他的指導下在各類大賽中獲得大獎,去年,學員孫闖在“嘉克杯”國際焊接大賽中獲得青年組個人第一名。“我是過來人,知道學技術的不易,就想把自己的技術傳授給更多年輕人,讓更多的高精尖焊接工人迅速成長起來。”季小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