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細節決定成敗 焊接與繡花無異
白映玉在焊接現場工作,高溫和火花就是她的“伙伴”。受訪者供圖
從全國兩會回來,東方電氣(廣州)重型機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重機”)電焊工白映玉幾乎忙得停不下來,“這周都在宣講全國兩會精神,集團的領導干部和一線產業工人都想聆聽全國兩會的現場聲音。”
過去的半個多月里,白映玉帶著3份沉甸甸的建議——關于加強產業工人中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建議、關于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的建議和關于加強整治房地產中介電話騷擾的建議,從位于廣州南沙的東方重機去到全國兩會現場。“能夠把基層群眾心聲帶到北京的全國兩會現場,這對我來說是榮幸也是責任。”白映玉說。
在核電焊接領域,白映玉的名字已經成為了一個“招牌”。現已是中國核電焊接領域最優秀的工匠之一,但回想起當年苦心鉆研、突破技術難題的歲月,白映玉依舊印象深刻。
“在‘華龍一號’蒸汽發生器的制造過程中,我們遇到了許多的困難。”白映玉說,“第一臺蒸汽發生器一次側水室封頭疏水管的焊接,是整個核電行業內的焊接難題,雖然已經累積了一些經驗,但是華龍項目比之前的項目疏水管管壁還要薄,難度更大。”
白映玉主動接下了這個焊接攻關課題。結合所焊材料的特性及工藝檢查要求,她按照自己的思路寫了一個操作過程和注意事項就開始了焊接工作。“由于是有限空間作業,焊縫所處的焊接位置非常不好。4根管8條焊縫,每條焊縫周長不到8厘米,我用了6個多小時才完成。”可喜的是,白映玉的苦心沒有白費。“第二天傳來喜訊,液體滲透檢測探傷一次合格,第一次這么完美!”
細節決定成敗。在白映玉看來,焊接工作雖然和高溫、火花相伴,但其細致的要求與繡花無異。第一次完美焊接之后,白映玉對操作要領進行了歸納總結,做成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畫冊,作為操作標準進行推廣。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超過5臺產品的焊接工作,所有焊縫探傷均一次性合格,焊接時間也從一開始的6個多小時縮短到了4個多小時。
在東方重機11年時間,白映玉也從一線工人“變身”培訓老師,身體力行傳承工匠精神。2015年3月,東方重機成立了勞模創新工作室,白映玉作為牽頭人,積極組織開展核電焊接攻關課題,利用工作室培養焊接技能人才,先后被廣州市總工會和東方電氣集團授予“白映玉勞模創新工作室”牌匾。目前,工作室已經成為了公司攻克技術難題的核心部門。“去年我們攻克了‘華龍一號’福清電站5號機組穩壓器電加熱器套管焊接難題,這可是目前同行焊接技術里的世界性難題。”
從北京回來之后,白映玉感受到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在她看來,工匠精神需要更多年輕人傳承和發揚,而她自己也將繼續奮斗在生產的第一線,為公司培育更多優秀的焊工人才。
南方日報記者 賓紅霞
(責編:牛攀、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