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車長客股份有限公司內有一個了不起的“大師”李萬君:他把手中的焊槍使得出神入化,兩根直徑僅有3.2毫米的不銹鋼焊條,可以被他分毫不差地焊接在一起,而且不留一絲痕跡。
如今,由全國總工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舉辦的2018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評選發布活動上,又出現了李萬君的身影。
工友們對記者說,李萬君是名了不起的焊工。
又何止是了不起的焊工?
1987年,19歲的李萬君職高畢業,成了長客焊接車間水箱工段的一名焊工。當年焊工工作條件十分艱苦,讓人為之感動的是:李萬君對事業的堅守,他不怕吃苦,一直在最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
“我就是一名普通工人,我首先要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回憶起初的工作狀態,李萬君歷歷在目。“一進入車間,火星子亂蹦、煙霧彌漫,叮咣的聲音刺得耳朵發疼。夏天,焊槍噴射著2300攝氏度的烈焰,烤得人上不來氣。冬天,在水池子里作業,腳上穿著水靴子,身上掛一層冰。”
然而,面對這樣的工作條件,李萬君并沒有放棄,他選擇留下來,而且一干就是10年,直到水箱工段變為轉向架焊接車間。在艱苦的焊接崗位上,李萬君幾十年如一日,始終保持鍥而不舍、勤學苦練的工作熱情,掌握了一整套過硬的焊接本領,同時擁有碳鋼、不銹鋼焊接等6項國際焊工資格證書和國際焊接技師證書。
從業30年,李萬君總結并制定了20多種轉向架焊接規范及操作方法,完成技術攻關100多項,其中獲得國家專利21項,填補了國內空白。他先后參與了我國幾十種城鐵車、動車組轉向架的首件試制焊接工作,見證了中國高鐵事業的發展歷程。
是什么練就了李萬君的“神功”?
在李萬君身上,記者看到了堅守、執著和勇于創新。
時代在變,李萬君也在變。
剛進廠時,李萬軍想的只是干好手中的活,當上勞模。可干著干著,他意識到作為大國工匠的責任。
在焊接作業上,李萬君嚴格控制每一道焊縫的質量,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環節,盡量做到完美。就這樣,李萬君憑借精湛的焊接技術參與填補國內空白的幾十種高速車、鐵路客車、城鐵車,以及出口澳大利亞、新西蘭、巴西、泰國、沙特、埃塞俄比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列車轉向架項目,代表了中國軌道車輛轉向架構架焊接的世界最高水平。
2015年初,中車長客股份有限公司試制生產我國首列國產化標準動車組,轉向架很多焊縫的接頭形式是員工們從未接觸過的。李萬君大膽嘗試,總結出一套“下坡焊創新焊接法”,不僅提高原來生產效率的4倍,而且合格率高達100%,填補了我國在這一技術領域的空白。“當時我們團隊攻關了半個多月時間,從焊接順序到焊接方法,經過反復論證,多次試驗,最終成功攻克了這項焊縫接頭過多導致焊縫射線檢測難以100%合格的難題。”李萬君說,當時他和工友為了攻克這個難題,加班是家常便飯。“雖然攻關的過程很辛苦,但是成功后的喜悅卻是難以表達的。”李萬君憨厚地說。
30年來,李萬君用一支焊槍為中國高鐵爭光。在一個平凡的崗位上,李萬君做著不平凡的事,成為了全國勞動模范、2018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記者聶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