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4月24日我國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成為世界上第5個能獨立發射衛星的國家,49年后的今天,“長征”“神舟”“嫦娥”“天宮”爭奇斗艷,2018年中國航天發射37次,首居世界第一,我國已成為世界級航天強國。巨大成就的背后除了楊利偉等英雄的貢獻,還有無數航天人奉獻的青春、傾注的熱血,火箭“心臟”焊接人高鳳林就其中之一,他親手焊接了我國一半以上的火箭心臟,被美國宇航局列為特派專家。
高鳳林,出生于1962年3月,河北東光人,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廠14車間高鳳林班組組長。18歲時,他以第二高分考上七機部一院211廠技校,剛被分配到焊接專業時,學習初期有些接受不了。后來一次參觀火箭發動機焊接操作時,這引起高鳳林的極大興趣,而當時操作的陳繼鳳技師,也成了他的恩師。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鳳林從此埋頭苦干,扎實學藝。
高鳳林走上焊接之路后攻克數百項難關,94年以最佳焊縫成績第一個完成美國焊接取證認可,2000年被評聘為國家特級技師。不斷勇攀專業高峰的他,背后是自己對理論聯系實際的堅持。長三甲、長三乙、長三丙火箭在設計新型大推力發動機時,因使用新材料、新技術,對以前的焊法提出巨大挑戰,而且對接焊中多次發生泄漏。高鳳林反復琢磨分析,最終采用打眼補焊的工藝,攻克難關,大大縮短了探月工程主力火箭發動機研發進程。
我國某重點型號武器研制過程中,發射發動機多次試車失敗,高鳳林應邀加入攻克難題,他大膽改進焊接工藝,將試驗壓力由130改進到180個壓力。國家863 攻關項目50噸大氫氧發動機系統研制他以精湛的焊接技藝加上大膽的創新思想,成功突破理論禁區,使長三、長三甲發動機生產水平邁上新臺階,還成功修復蘇制圖154飛機發動機,共計節約或避免經濟損失1500余萬元。2014年底的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高鳳林攜3項成果全部摘金。
2006年,世界16個國家地區組織開展的反物質探測器項目,在實施過程中遇到低溫超導磁鐵的制造難題,國內、國外提出兩個解決方案全部被美國宇航局領導的國際聯盟否掉了,項目一度陷入停滯,著名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是該項目主要負責人,他邀請高鳳林加入攻關,高鳳林兩次以NASA特派專員身份前往,癥結很快被發現,高鳳林的方案最終被國際聯盟認可。
火箭發射是一項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會直接導致延遲發射,而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僅0.16毫米,焊接時間誤差僅限0.1秒, 40多年來高鳳林用一雙巧手為我國半數以上的火箭焊“心”,他把人生中80%的時間都給了工作,15%用來學習, 5%留給家人。2015年5月1日央視《大國工匠》欄目開播,其中就有高鳳林,這個節目講述了他拒絕企業高薪加北京套房的聘請,一心一意扎根航天,為國奉獻的故事,值得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