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兩塊相同的純金屬,且金屬表面沒有氧化層的影響下,直接將其對接在一起,兩者將會合二為一,這種現象被稱作冷焊。冷焊已被科學家在實驗室乃至太空中證實過了,不過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其實在最小的層面上,兩塊金屬并沒有任何差距,當兩者相遇時,表面的原子并不能“認清楚”兩者的區別,只當對方和自己一樣都是相同的原子。這樣,金屬原子間的作用力就會重新構建起來并且牢牢鎖住兩方的原子,這樣兩塊金屬就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
至于為何在地面上并不會發生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大氣中無處不在的氧氣。地球上能存在的元素幾乎都被氧氣氧化過,尤其是金屬。與氧氣發生反應后金屬表面就會形成一層或致密或疏松的氧化層,將金屬原子與金屬原子之間隔開,這樣冷焊就不會產生了。
人類對冷焊現象的忽視曾差點令一個深空探索計劃報廢。
美國宇航局曾經在1989年發射了“伽利略號”探測器,其主天線就在首次關閉后因為冷焊再也沒有被打開。
本來天線在地球上時就應該被氧化了,但在伽利略號發射升空之前,由于進行了多次地面測試以及運輸使得原本在其表面上的氧化層和潤滑油被摩擦掉了,這也就直接導致了在太空中天線的三根骨架被牢牢地焊接在周邊的金屬原件上,衛星也無動力將其分開。最終伽利略號不得不使用備用低功率衛星執行計劃。
那么在國際空間站的對接中會不會出現這種問題呢?畢竟我國也馬上要組建自己的空間站了。實際上有了伽利略號的前車之鑒,在飛船對接過程中,對接表面都會有特定的防接觸涂層,同時還有橡膠等緩沖物在兩者之間,因此冷焊是不會發生的。